Monday, February 04, 2013

我的美術館






















我很喜歡逛美術館,自從入讀設計學院後,逛各大小美術館欣賞不同類型的大師級作品成了我既是為了學習也是自己的喜愛場所,所以在香港或者是外地旅行時,也會抽空去逛逛不同的美術館,在美術館看到能打動心靈的藝術品,可以滿足大半天,而我更期望了解的,是藝術家在作品裡向世界的提問,足夠讓我回家反思再反思。

以攝影媒介作為主要創作的方式,在我進行創作的地方,大多是杳無人煙的。我得承認我進行創作時不習慣與別人一起,就像畫家靜靜的獨個兒在畫室把心目中的圖畫在畫布上一筆一筆呈現出來。有人形容創作是孤獨的。對!這是創作品在於萌芽階段的必經路程,創作者跟自己對話,自我找出答案和方向。

在創作的時候,我倒是享受那一種獨處,在城市裡的空樓或大街上遊走,很多時我會被旅途上一幅又一幅城市風景迷住,一盞柔和的光線又或者是一個漆黑之中嘅神秘房間,就像一個時光隧道能把我帶進去另一個時空,也得花上我一段時間才可以回過神來架設相機,努力把"心目中"的影像呈現在菲林上。"心目中"的意思就是跟現實世界當然有很大出入,我希望的不只是把現實作為紀錄,而是在眼前的那個既有場景加入內心的考量,在心中預設風景,透過相機的xyz軸和光圈快門,最後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創作過程我就像一個充滿好奇(唯一)的觀眾,獲批准走入一處處神秘、滿載藝術品的美術館,我可以自由自在去尋找去欣賞去創作,花上半天享受獨個兒的美術館之旅,最後還能滿足地帶著屬於自己的作品回家,我想我真的一個幸運的人,因為創作,我找到了我的美術館。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輸錢唔輸陣














渡輪上,剛過了繁忙時間比較冷清,朝氣的陽光灑進船倉,乘客大都吃著熱騰騰的外賣便當,手中的報紙和智能電話繼續把他們和這個世界無縫接軌,當中不少更是正在操作手提電腦忙碌中的工作狂,也有互相依偎的甜蜜小情侶,大概是剛渡過了人生中美好第一次旅行後的回程途中,每班渡輪都載著一千幾百個乘客,各式其式的故事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影。

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中年男士,比較起其他賭馬之徒他是性格鮮明的。手提電腦、馬經專書、筆記本、各樣顏色的水筆、計算機和來作標記的圓形不同顔色貼紙,一絲不苟整齊放在這臨時的工作枱上,出現在早上的航班,遠看一幅專注工作的模樣。

賽馬場上有人贏大錢也有人家破人亡,我相信賽馬是一種專業,資料分析、往績評估、馬匹血統、當日狀態等一切都可以計算,當然最後加的一點點運氣往往被蹲在投注站門口的大叔放到最大。其實,賭的確是需要一時運氣,長勝靠的卻是專業和汗水的付出。



可能今晚的賽事,在賽道上他最後還是輸了個馬鼻,卻絕對贏了在造型裝備上,輸錢唔輸陣大概就是這樣子。

Monday, January 21, 2013

你睇我型 我睇你型




















從小時候就覺得世界上有很多不同角色都很"型",例如大導演、飛虎隊、跑馬拉松、賭神、藝術家、攝影師...(或者睇電影的時候太投入之故)

長大後我才發現他們工作過程當中根本跟"型"差很遠,有的只是汗水、精神和體力的大量付出,能夠完成任務才是當下最重要的。而"型"這個形容詞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感情投射,硬要把一切浪漫或英雄化。

還好今天的我可以清醒地知道,也不再追求那種虛無,現在的我比較想了解箇中的知識多過外表,而且真正的勁人係不會浪費時間去經營外表。

不過,當你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而努力去做到最好,希望每一次也可以有進步空間的話,持之以恆,享受當中的汗水和付出,完成自己定下來一站又一站的目標,"型"這個字根本不需要出現在你的詞彙中。

我告訴你我去廢墟拍照時候的一些經驗,大量體力上的付出因為需要攜帶大型攝影器材,所有廢墟一定沒有電梯上落,又或者位處於遙遠的山中村落,當下腦海不斷盤算的是怎樣安全進入要拍攝的場景而且能够全身而退。現場的溫度濕度、環境多數是絶不理想,還要想辦法保護身體免受兇猛的蚊蟲搔擾,翻牆落水穿鐵絲網係基本動作,照明裝備等絶不可少,就算進入了場景可能遇到的人身安全問題等等如果都能一一克服,餘下來的就是如何把心目中的影像進行創作了。

對,過程一點也不"型",不過我享受在那種不全安和刺激感當中盡情創作作品,而且是一個人進行的。

如果硬要浪漫化一點這創作的過程,我會幻想我聽著耳機,而倍伴我進行的音樂一定是這首。(這樣危險的動作現實中一定不會嘗試)



Time to Say Goodbye - Sarah Brightman
這首音樂也曾經是一個本地豪宅的電視廣告主題曲,現實就是多麼的諷刺!

Wednesday, January 16, 2013

地下鐵路

家中大掃除無意中發現 一袋舊幻燈片,都忘記了是從那裡購入的古舊幻燈片,大概是從網絡上拍賣回來吧,要是從古物店淘寶得來的,多少總有多一點印象吧。
空閒的時候在家總是在打掃整理,常常鑽了些好東西出來而忘記了原本的打掃任務,還好是一個人居住,所以半路中途跑了去上班也不是大問題。

說回照片的主人相信是當年有份興建觀塘綫的工作人員,圖中可以見到九龍灣站月台工程還在進行中,也看到當年的牛頭角下邨,在今天看來十分珍貴,畢竟香港是不斷在拆與建的地方,我城的風景每天都在改變中。

地下鐵路是我的年代產物,看著地鐵一站站的興建,依稀記得第一次搭地鐵的感覺,跑進地底的大堂那個上面貼著粉紅和粉藍色標記的大鐵箱購買屬於自己的兒童金屬車票,母親還要我把它好好保管到達目的地,在當時小孩子來說是十分新鮮的事情,一站一個顏色,我最常使用的一定是中環站,從這裡一鑽進地底去很快就可以到達對岸目的地。不過我記得我是比較喜歡乘搭巴士或渡輪的,原因除了可以欣賞沿途風景外,每架巴士也有不同型號,而渡輪上更可以跑來跑去玩樂,看看海食個公仔麵,比起一式一樣的地鐵來得有趣,當然地鐵的方便快捷和渡輪是不同節奏的也迎合了不同的乘客,各有捧場客。

其實我最懷念的,是和母親一起乘搭的中環至佐敦道汽車渡輪航線,樓下進車樓上坐乘客,節奏緩慢。早年馬來西亞檳城之旅給我重溫了這樣的感情,這個城市保留了六、七十年代香港味道,這也是我喜愛檳城的原因,生活在這個不斷消失的城市,在時光飛逝之中,有時停下腳步回到過去,細味當中點滴人情,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Tuesday, December 18, 2012

不平凡的平凡大眾


一直很喜歡台灣大眾銀行廣告「夢騎士」,所以對於其真實故事的紀錄片「不老騎士」十分期待,昨天終於有機會在電影院裡觀看,五年前有十七位老人家,能夠以八十多歲高齡在十三天的環島旅程中找到生存的意義,每一位老人家都擁有著不同動人的生命歷程,構成一幅台灣人的近代歲月縮影,在這一次環島旅程之中,藏在十七位銀白髪絲間擁抱了晶瑩剔透的目標,證明追求夢想是沒有年齡的限制,勇氣超越了身體的限制,路途崎嶇但他們互相扶持,困難一次又一次的克服,歡樂一個接一個來到,而我在電影院內,淚水卻被感動的片段一點一滴湧出來了。

這套紀錄片是浪漫的,追求夢想,就是人生存的意義。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正式預告‏

2011大眾銀行形象廣告 -夢騎士完整字幕版

Friday, November 30, 2012

那裡會是個天堂





















"那裡會是個天堂" 盡管電視廣告是這樣說的。多年來新加坡一直是我提不起勁要到的旅行地點,當我告訴身邊的朋友我要去那邊旅遊,無不驚訝為何要選擇新加坡呢?大概大家都覺得那地方除了悶熱之外沒有亮點。抱著沒有親身去過又點可以話佢悶嘅心態決定去一次,更何況我好奇近年香港的學者或政府商界等人仕常常拿那裡的民生、經濟等事項出來和香港比較的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所以我反而十分期待這次旅行。

對於新加坡所見所聞,我的感覺是十分好的,我當然只是(能)以遊客的身份心態去認識這個城市(不過今天其實去尖沙咀心境也一樣吧),那裡的街道井然有序整潔,樹蔭處處令人走在街上不覺淡熱,由於的士的車資不太貴而多選擇了地面交通工具,也可以藉機親近多一點這城市的容貌。普遍的樓宇密度不高,曾走進的公營屋苑感覺明亮、私人靚樓大露台係基本必要、而遠離巿區更多的獨立屋區就像加多利山或赤柱(而不是錦綉花國的高密度獨立屋),旅遊區也保留了很多殖民地時代的大少舊建築物(大草地隨處能找得到),是作為遊客認識新加坡歷史的門口。我曾在那裡的國家博物館參觀時所聽過其中的一段介紹,他們不但沒有把殖民時期的故事消滅而且更肯定了英國人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對於新加坡的貢獻,相對於我們回歸後所謂"政治正確"的觀念著實看得很感慨。

在那邊每天都看一下當地報紙了解民情,當然也會見有殺人兼自殺等事情、新出樓盤等等。記得一次的士司機向我們抱怨新加坡無乜選擇(發圍機會)、所有事情也是預期之內的安全太沒意思。或者這地方就是太安全了(對遊客來說很好),或太預期之內(沒有驚喜太悶了?),不過我卻喜歡這裡再差都有一條生活底線(水準),對於我這個外來遊客(來自比較城市-香港的我),無疑產生一份不錯的旅行印象。
















送上一段關於旅行的文章,我覺得梁文道先生寫得很有意思。
http://thehousenews.com/leung_man_tao/%E9%81%8A%E5%AE%A2%E5%A4%A2%E6%83%B3/


新加坡 "那裡會是個天堂" 電視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62KpoiBRlo

Monday, October 15, 2012

Chino Otsuka 大塚千野


今天在《平行視野:日本韓國當代攝影展》展覽中觀賞了日本視覺藝術家Chino Otsuka 大塚千野的"找自己 Imagine finding me"系列作品,展示她把二、三十多年前的旅遊生活舊地重遊一次,藝術家將兒時和現在的自己都放進同一張小小照片,每張作品都有兩個她,這是一次穿越時空之作,正如作品的主題所說:「如果可以和過去的自己相遇,將會有很多事情要問要講。」

作品造就和小時候的自己相遇,靜靜的,陽光依舊時間停留。有些作品不需要放得很大的看,細小的也足以打動人心。

"找自己 Imagine finding me"系列
1976 & 2005, Kamakura, Japan, 2005.




























http://chino.co.uk/